Quantcast
Channel: 准诚咨询“智狼团”的博客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

基本条件乎,陷阱乎?

$
0
0

 

 长时期以来,我们已经习惯了在问卷的甄别部分诸如以下一些内容:

“请问您或者你的亲朋有没有在以下行业工作的?”

“请问您是否是您或您家中XX产品的主要购买决策者?”或者“一般您家打算购买XX产品时,主要是有谁决策的?”

“请问您过去半年内有没有接受过该类产品/服务的市场调查?”

 ...... 

许多研究人员也习惯性的在方案设计和问卷设计中加入这样一些所谓市场研究基本条件,即使我们并不清楚为什么要加这些条件,有时也甚至忘记了我们研究所涉及行业的特殊性。那么,这些条件是否真是必要的呢?笔者认为,值得商榷。

 

对于第一个问题,我们习惯称之为“自己或亲戚朋友是非相关行业人士”,一般所谓非相关行业人士有三个限制,首先,非调研行业的人士;其次,非媒体/广告行业人士;第三,非研究所涉及行业的人士。据说,之所以做这样的限制,是出于商业保密的需要。笔者认为三个条件中对于调研所涉及行业的限制是必要的,但是对于调研行业和媒体的限制就有欠妥当。这主要体现在对企业用户的研究中,因为许多产品/服务,比如纸张、通信服务、电脑设备等媒体人士和调研的使用率反而高,通信最为明显,媒体是他们的大客户。此外,对于快速消费品而言,这些限制也不尽合理,比如香烟,很多从事文字工作的人都有抽烟的习惯,尤其是男性。倘若在这样的调查中屏蔽掉记者或者编辑这类,道理何在呢?如果某人仅仅因为在某报社做后勤工作,那么他也可能因此被筛选掉。其他产品/服务,比如MP3U盘、互联网等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对于第二个问题“家庭购买的主要决策者”,由于这样的限制,所以我们经常要求被访者在接受访问的时候其家人或者朋友不能介入访问。其实有很多的现实情况可以来反驳这种要求,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家庭很多大件用品如家电、家具等的购买决策过程,对于这些花费很多,多人共用的物件,很多时候都是家庭联合决策的结果,任何的一个成员的意见都有可能改变结果。因此,如果只针对家庭中的某一个人访问,难免会与实际情况偏颇。因此,如果有两三个家庭成员或者朋友对某些关键问题做出的回答也许会更合理。此外,对于许多个人用品其实购买与决策也存在这样一些问题,尤其是女性,很多他们买衣服或者化妆品都是有朋友结伴而行,而朋友的参考意见就是决定她是否会购买该产品的重要因素。因此如果在研究设计中需要仔细衡量各类产品决策过程,尤其要考虑意见领袖或者联合决策人角色的存在。

“在过去半年内没有接受过同类产品的调查访问”,做此限制的原因在于防止被访者受之前接受过的调查的影响,但是具体接受了同类产品的调查访问对于被访者回答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笔者尚未看过这方面的文献资料。但是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理论是正确的,那么我们这样的限制就有待考究了,半年似乎太长了点。

这些问题,相信部分江湖中人亦早有所觉察。但是为什么在目前出来的形形色色的问卷中仍常看到这些问题呢?笔者认为,可能的原因主要是目前国内市场研究的环境仍旧不成熟,所谓“不成熟”体现在大部分公司成立的时间都不长,而且较多都是从“执行”到“研究”的, “拿来主义”者颇多,对于这些研究方法/规则的本质及其适用性思考不足。此外,大部分研究公司都缺乏有效的经验知识传递机制,老江湖早就看到的问题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将其有效的传递给他人或者作为公司的智慧财富进行储存,以至于入行新人仍将这些存在使用陷阱的规则奉为圭臬。

对于市场研究,为了提高信息的质量,必要的甄别和限制仍是必须的。对以上一些常规条件提出置疑,是希望提醒研究人员,尤其是新入门者,在研究设计时,考虑研究所涉及行业的特殊性,厘清用户的购买决策过程等问题,避免人为的信息偏差,以及由此给执行造成的困难以及对客户经费的浪费。同时,也希望研究界同仁对于以上问题继续拍砖!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12

Latest Images

Trending Articles





Latest Images